摘要:
前幾天,幼兒園老師給兒子留了個家庭作業(yè):種棵植物,要求家長配合。以前孩子的家庭作業(yè)都是由我來輔助完成,可這種形式作業(yè)還是頭一次,我很理解老師的用意,她是想用這種方法來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專注力,感受生命的生長過程。于是和兒子一起準備花盆,裝土,找種子,澆水,于是等待種子的發(fā)芽。兒子很認真,每天醒來都會去查看種子有沒有“動靜”,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也是看看種子是否發(fā)芽了,很是投入。一天,兩天……離老師要求交“作業(yè)”的期限只有一天啦!兒子很著急,“怎么還沒長芽呀”說實話,我也很納悶,種子不缺水,兒子也會把它抱出去,吸收下陽光。我們父子倆都很失落,兒子的作業(yè)怕是交不上了,放棄吧!我們已經盡力了!那一天,兒子很晚才睡下……
有時候只有堅持到最后,才能得出結果。蒼天不負有心人,第二天,起來習慣性的朝陽臺看了一眼,咦!花盆里竟然露出了針尖狀淺黃色的嫩芽。我急忙叫醒了熟睡中的兒子,兒子高興圍著院子跑了好幾圈,把喜訊告訴爺爺、奶奶。吃過早飯,兒子帶上自己的“作業(yè)”上學去了。下班后我像往常一樣,打開兒子班級的QQ群,老師給每一位小朋友都拍了一張和自己植物的合影,當然也有兒子的。兒子告訴我,他受到了表揚,“作品”也被評了個A,他還將自己的種植的過程分享給全班小朋友。
生活的節(jié)奏快,讓我們多了些許浮躁,少了些耐心愿意等待。植物的生長是一個過程,需要我們的投入,孩子的成長不也是一個過程嗎?有時候,我們會因為孩子的淘氣或者日常的表現而怨天尤人,現在想想,大可不必,是我們太急躁了。每個孩子都像一粒種子,發(fā)芽的時間長短,并不影響它盛開的奔放與燦爛。只要我們尊重規(guī)律,給他應有的關注與呵護,可能一覺醒來,驚喜就會映入我們的眼簾,我們就耐心的等待吧。